当前位置: 首页 > 遇见北京 > 京彩生活
【海外英才风采】“海外英才北京行”创造的发展机遇——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师刘朝辉的探索创新之路
发布日期:2024-05-12
字号:

3.png 

111.jpg

  1995年,中国第一辆电动汽车诞生。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成为中国制造的闪亮新名片。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也在助力世界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跨越式发展历程的深度参与者,乘着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东风,海归科技工作者刘朝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奋楫扬帆,逐梦笃行。

  和众多男孩子一样,汽车是刘朝辉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任由好奇心爆棚的童年时光中,他几乎没有想过,汽车,或者更确切地说,新能源汽车会成为他职业生涯的核心关键词。在北航攻读研究生时,刘朝辉的研究课题是关于航天器姿态的控制,特别是功率变换器的控制。这一研究的应用领域很广,从航天器到飞机、汽车不一而足。在选择博士方向时,刘朝辉就有意地去寻找和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技术方向,并幸运地通过面试和考核,获得了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期间他参与到一个40多家单位合作开展的欧盟新能源汽车项目。

4.png

刘朝辉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获得博士学位后,刘朝辉进入英国一家待遇优厚的世界五百强公司,从事电动汽车研发工作。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连升两级,创造了华人工程师晋升记录。然而在国外待的时间越久,他想要回国发展的念头就越强烈,特别是看到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速崛起。采访中提到对祖国的深情,刘朝辉几度哽咽,“我们虽然在海外,在千万里之外,但是我们跟祖国是连在一起的,想要回到祖国的怀抱。”

5.png

参加2019年”海外英才北京行”活动

  2019年,作为海外博士、博士后代表,刘朝辉受邀来北京参加“海外英才北京行”活动,最终下定回国的决心,将自己的事业坐标锚定在了这座着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刘朝辉说,北京悠久的历史很厚重,但在科技创新这个领域非常具有活力。作为科技工作者,他感受到了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多重优势,更希望充分抓住北京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东风,尽快在自己的领域做出贡献。

6.png

国际会议作报告

  刘朝辉是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总师、先进电驱动业务单元负责人。2018年3月,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为国创中心揭牌。这是科技部推动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也是汽车行业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在刘朝辉看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定是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创新来实现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他所从事的技术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则有着强烈的行业属性,要在市场需求、人民需要以及国家需要的不同维度去考虑问题,最终形成创新的方向,而研发的出发点以及最终的归宿一定是产业落地。

7.png

刘朝辉创新工作室

  强大的创新活力,对“电机、电控、电池”三电领域核心技术的掌握,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关键。“刘朝辉创新工作室”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认定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之一,是以新能源汽车先进电驱动系统和功率芯片封装研发与应用为目标的技术攻关型科研团队,2024年被认定为北京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

8.png

  朝辉团队最新研发的高功率密度碳化硅电机控制器

  几十平米的工作室,每个角落都充满着钻研创新的气息。工作室中陈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团队最新研发的高功率密度碳化硅电机控制器。这是全球首创采用陶瓷母线电容的设计方案,其功率密度可以达到75千瓦每升,高出国内目前行业平均水平的50%左右。刘朝辉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重点课题。近年来荣获IEEE国际工业应用学会最佳分会主席、IEEE IAS Myron Zucker等数个国际奖项。入选了国家级、北京市级高层次人才、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特聘专家,北京经开区“亦城杰出人才”等称号,获得2023年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9.png

谢菲尔德大学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市场是最广阔的,市场会培育新的需求,也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提出方向以及要求。在刘朝辉看来,创新并不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体现在机制、思维、模式等多个方面。在他的努力下,国创中心与剑桥大学、华威大学、英国国家汽车创新中心等多所海外研发机构建立联系,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先后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实现博士生联合培养,并以此为平台,推动中国和欧洲在这一领域的创新要素融合。“我们对外开放的态度是很坚定的,我们也跟国际上的包括高校,包括机构,包括企业都有广泛的联系和合作。我们是抱着非常欢迎的态度,非常开放的态度来加强和促进国际合作的。我们也愿意跟国内外的同行来分享我们的技术成果,一起来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刘朝辉说。

10.png

主持国际会议圆桌论坛

  刘朝辉担任了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电动车辆专委会委员,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副理事长、新能源新材料专委会主任等学术职务。担任第3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EVS35)中国会场组委会执行主席、2022 IEEE 第五届国际电气与能源大会(CIEEC2022)分论坛主席、2021年能源电力与电气工程国际研讨会(CoEEPE)组委会委员等。

11.png

国际会议作报告

  和内容丰富的创新工作室不同,刘朝辉的办公室陈设简洁、井井有条。依墙放置的折叠床折射出主人的工作强度,而静立在书柜边的登机箱则提示人们,他的工作轨迹绝非实验室办公室两点一线可以概括。“去年2月份开始的10个月时间,我飞了77次。现在已经练就了出差途中开电话会议的基本技能,可以无缝链接。”这些年,刘朝辉的足迹几乎走遍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和相关研发机构。

  刘朝辉的团队中既有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深耕十几年的资深工程师,也有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朝气蓬勃的应届毕业生。资历和擅长领域之外,他最看重的始终是团队小伙伴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刘朝辉说,他们团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眼里有光。每个人对于新的知识,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知识都有非常强烈的渴求。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刘博”的刘朝辉,在工作中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在生活中又非常的随和,为团队营造了富于挑战又非常包容的工作氛围。

12.png

入选北京市杰青

  2012年,刘朝辉进入谢菲尔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28万辆。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均突破900万辆,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作为这一跨越式发展历程的深度参与者,刘朝辉深感幸运,他希望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未来在全球更多的地方为人们带来生活便利。这一朴素的愿望背后,是一颗澎湃的赤子之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我个人看来,体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幸福感,工作的满足感,环境的安全感。让我们遇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是非常难得的。这是历史的机遇,也是历史给我们的挑战,我们这一代人恰逢其时。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产业的发展,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体现,这就是我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每一个人的作用可能很小,但是它绝对不是微不足道的,最终我们一起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英才推荐:北京海外学人中心


问题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