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服务工作者是努力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的一群人。他们秉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甘为人才与发展机遇之间的桥梁,乐做人才安心工作的后盾。
这些人才服务工作者的故事,蕴含着温暖和力量,值得我们去感悟和宣传。今年8月,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发起了“‘海星’人才服务工作者优秀事迹征文”活动。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在本栏目发布征文优秀稿件,旨在展现人才服务工作者深耕幕后、无私奉献的身影与故事,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只为北农群星闪耀——
一个人才服务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徐月
人才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人才星河越来越壮阔,学校的发展之路才会越来越明亮。作为北京农学院人才服务工作者,站在星河背后,用智慧和力量让越来越多的星辰扎根北农,并激发他们最耀眼的光芒,就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深感肩上担子日益沉重,唯有竭尽所能,才能不辱使命。
胸怀大局且脚踏实地,才能绘制最美的人才蓝图
10多年的人才服务工作经验告诉我,人才服务工作者既要心怀大局,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也要通过深入调研、走访交流,摸清人才资源底数。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既满足长远发展又符合学校实际的引才政策。按照这种理念,近三年来,在学校党委领导的指导下,在部门领导的带领下,我和科室同志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起草了《北京农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北京农学院外聘教授实施办法》《北京农学院“北农学者”支持计划管理办法》和《北京农学院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在内的一系列人才引育文件,为人才工作提供明确的依据和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人才发展工作向更高质量纵深发展。
心有目标且深入一线,才能找到最适合的优秀人才
2023年 “人才强教”工程被确定为学校未来五年内的核心工程之一,提出了未来五至十年内,学校在高水平人才引进、高素质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建设目标。为实现目标,更有效地推进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在领导的带领下,我积极走访各二级学院,与学院的负责人及学科带头人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他们的用人需求。同时经常利用各种培训、开会等交流机会,和其他同类高校学习,借鉴他们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和经验,还积极向上级部门请教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政策。为下一步制定人才建设发展方案,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一方面为用好用准用充分人才政策,针对二级学院和人才对各类人才政策了解少,工作被动的实际情况,和科室成员耗时两年,查阅资料上千份,并进行精心梳理和汇编,建立了涵盖政策、引进、培育等多个方面内容的“人才计划政策库”。一举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有效提高人才服务的精准度,获得学院和人才的好评。另一方面,建立定期联系机制,积极和各二级单位保持沟通,了解各二级单位人才引进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收集各二级单位意向人选信息,建立“人才储备库”,保持与人才的联系沟通,为学校储备一批优秀人才。
用心用情且专业细致,才能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作为人才服务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优质的服务,有效满足人才的需求,是提高人才凝聚力、激发人才潜能的有效途径。为此,我和科室成员投入大量精力,了解和解决人才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2022年,我们学校成功引进了两位优秀的青年才俊。他们初来乍到,便面临孩子入托和入学的挑战。我一了解到这一情况,便立即采取行动,迅速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并多次往返于有关部门之间,协助处理各种繁琐的手续,以确保人才的合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即便在深夜,我也经常接到他们的电话,他们焦虑地咨询学校的一些关于教学科研的管理政策或寻求帮助,我总是第一时间给予解答或协调解决问题。这样的快速响应和高效服务,不仅及时解决了问题,也体现了学校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我深信,通过这样的贴心服务,能够让人才更加专注于教学科研工作,从而更有效的促进人才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回顾过去,我深感自豪和欣慰。展望未来,我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为北京农学院的群星闪耀做出更大的贡献,助力北农书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作者为北京农学院师资与人才科科长)